
因起源自大連排,故總會之名也就地取材,取名為「中國香港大連排匹克球總會」,並以大連排的英語 “Tai Lin Pai” 的字母開頭 “TLP” 為總會的英文名稱
「TLP PICKLEBALL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CHINA」。
共4堂,每堂1.5小時
8-10人
會員$200/4堂 非會員$400/4堂
初學者或未曾接觸匹克球運動的人士
1個匹克球場地
共4堂,每堂1.5小時
6-8人
會員$250/4堂 非會員$500/4堂
已有基礎匹克球技能者或已完成初級訓練班的學員
1個專業匹克球場地
向社區推廣匹克球運動,推動大眾培養運動習慣
以匹克球運動培育青少年並提昇其體能質素
推動香港匹克球比賽,並培育運動員參與國際賽事
匹克球—由美國西雅圖本不里奇島興起,由Joel Pritchard和他兩個朋友在1965年夏天發明。Pritchard後來
將這運動以他的狗「匹克」為名。
匹克球是一種用球拍擊球嘅球類運動,集合了網球、羽毛球 同乒乓波的元素,每次兩個或者四個人玩,場地用羽毛球場。 球的構造為硬膠造的薄殼中空波,大細似網球,有26個直徑 約1厘米的孔。球拍形狀像大乒乓波拍,最初是木造的,現 時有較輕射玻璃纖維、混合材料同碳纖維造。
匹克球近年越來越受歡迎,且參與人士更遍布全球。不論在美國本土、中 國內地、香港及台灣等地,均有組織舉辦賽事,更有不少星級運動員、藝 人投入此項運動;包括有美國籃球 (NBA) 球星 Leborn James, Kevin Durant, 美式足球 (NFL) 球星 Tom Brady, 前世一網球選手 Kim Clijsters, 美國網球公開賽及奧運混雙冠軍 Jack Sock 等,台灣方面,網 羅全台灣明星參加,全台灣收視最高的電視節目「全明星運動會」亦有匹 克球比賽環節,一眾明星們十分投入比賽,過程緊張刺激。香港不少藝人 包括李思雅、衛志豪等同樣是匹克球愛好者,亦不時參與練習及比賽。
全球匹克球組織及球手,正積極推動、洽商,希 望匹克球能於 2024 巴黎奧運 成為表演項目, 並於 2028 洛杉磯奧運 正式成為比賽項目。
陳文俊先生大約在 2017 年經幾位美國朋友介紹,初次接觸匹克球,一開始便愛上這項低損耗又易上 手之新興球類運動,奈何疫情也隨著在港爆發,一度停滯不前。
直至年多前逐漸解禁,同時幸運地獲得康文署批准,正式開始在葵涌大連排運動埸之五人硬地足球場 上自行間場進行匹克球活動,漸漸地更聚集了一大班本港匹克球好手一起練習及比賽,甚至一些海外 高手路經香港,也特地來到大連排切磋球技、互相交流。
有見及此,陳文俊先生便決心组織一個匹克球總會,致力在本地推廣匹克球之餘,亦可將所有志同道 合的匹克球愛好者集中一起,方便日後出外參加比賽或在港舉辦聯賽及大型比賽。
因起源自大連排,故總會之名也就地取材,取名為「中國香港大連排匹克球總會」,並以大連排的英 語 “Tai Lin Pai” 的字母開頭 “TLP” 為總會的英文名稱,命名為
「TLP PICKLEBALL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CHINA」。
創辦人
陳文俊先生
Tai Lin Pai Road Playground
(大連排道遊樂場)
自創會以來,招攬了一個又一個對匹克球有熱誠的球友透過匹克球,認識了社會不同界別的朋友,曠闊了交際圈。
未來發展方面,總會將以體育會形式運作,藉著開設各種職位及招收會員,令匹克球普及之餘,同時能提高總會地位,並穩定地增加總會資源,藉以將匹克球長遠及有規模地發展